不高的個子、微胖不失靈活的身材,虎頭虎腦的臉上總是充滿笑容。李招給人的印象,如同同事們給他起的小名“招招”一樣,頗有些喜感。
別看他整天笑嘻嘻的,可這位“85后”工作起來一點不含糊。進廠不到兩年,就與師傅一起獲得江西省2012年度“優秀師徒”稱號;2016年,他憑借自己扎實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一舉奪得硫黃裝置技能大比武“狀元”,獲評公司年度“卓越員工”。
櫛風沐雨 奮戰在開工現場
“學習無止境,工作沒有分內分外。”在李招的認知里,能趕上公司發展建設的好時機,是一種人生際遇,更是一種可與不可求的人生歷練。學的越多,干的越多,未來的舞臺就越寬廣。
2013年,李招被抽調到油品質量升級改造工程項目部技術管理部,他如饑似渴地學習新知識,全程參與新建硫黃聯合裝置詳細設計、技術協議談判、操作人員培訓、三查四定、生產準備、裝置開工、運行優化等工作,不斷夯實自己的知識積累和成長階梯。
生產準備期間,李招連續160多天堅守現場摸爬滾打,水沖洗、單機試車、蒸汽吹掃、督促施工單位尾項整改、技術方案現場交底,他事事參與。短短幾個月,穿壞了2雙勞保鞋穿,吃掉幾箱方便面,以至于惹來同事“運行部的加班泡面都被招招一個人吃掉了”的“抱怨”。但是,磨破的勞保鞋換來的是他對硫黃回收裝置的稔熟,幾箱泡面泡出來的是個善于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小專家”。
2016年2月,硫黃回收裝置生產逐步轉入優化運行階段后,一度出現再生塔T-603易發生沖塔、酸性水汽提裝置凈化水合格率不高的困擾。李招潛心鉆研,連續48小時呆在現場分析研究,先后提出了優化運行的10多項合理化建議,實現硫黃裝置胺液系統吸收塔和再生塔兩塔平衡操作,成功解決T-603頻繁沖塔難題,穩定酸性水汽提裝置凈化水合格率大幅提升。
攻堅克難 磨礪在生產現場
從2010年8月入職九江石化以來,李招先后在溶脫聯合車間、項目部技術管理部、煉油運行五部工作。無論在哪,他小本子和筆從不離身,遇到不懂的問題,自己對裝置生產的一些思考,都記在那厚厚的幾大本筆記本上。靠著孜孜不倦的鉆研態度,李招化解生產難題的招數越來越多,解決問題的能力越來越強。
1號硫黃裝置是九江石化五大環保國控項目之一。2016年一季度,受上游裝置的波動、裝置設計和裝置設備等多方面因素影響,裝置出現煙氣排放量雖然達到國家標準,但煙氣二氧化硫仍比較高的情況。剛剛走上運行部工藝組長崗位的李招帶領攻關團隊不斷優化操作,合理設定1號硫黃各控制調節閥PID參數,提高制硫部分的轉化率和尾氣處理部分的胺液吸收效果,有效降低了煙氣二氧化硫排放。2016年5月以后,煙氣二氧化硫平均排放濃度較一季度下降了101毫克/立方米,煙氣排放合格率始終保持在99%以上。
2016年11月份,1號硫黃裝置因尾氣焚燒爐風機DCS信號故障引發尾氣處理單元跳車。此時,恰巧運行部兩位生產主管領導參加學習不在現場,李招臨危受命,組織帶領班組員工僅用一個多小時完成工藝調整,全面恢復正常生產,避免了裝置整體停工和可能出現的環保事故。
砥礪前行 蛻變在裝置一線
“工藝流程怎樣再優化一些?工藝參數控制有沒有別的更好的方法?”
對李招而言,肩扛一份責任,就要多一份處置事故的能力,多為裝置生產貢獻一份力量。
硫黃聯合裝置是酸性氣、酸性水的集中處理區,裝置內介質存在腐蝕性大、毒性大、氣味大的特點,有效保證裝置安全生產,消除異味,維護一方碧水藍天,既是工作要求也是社會責任。針對硫黃裝置異味這一難題,李招積極摸索尾氣脫臭設施運行條件,總結裝置運行經驗,不斷探索最佳工況,成功解決了困擾運行部數月的環保問題,實現裝置現場無異味。
煉油運行五部的人員來自公司各裝置,由于過去的崗位不同和個人學習能力的差別,操作人員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為盡快提高操作人員技術水平,運行部采取多種措施加速提升全員素質。
李招充分利用運行部“技術人員上講臺”、副班學習、崗位練兵等平臺積極在班組開展傳幫帶活動,特別是對新入職大學生進行各項裝置知識的傳授,被大家親切叫為“大師兄”。在他的傳幫帶下,多名新入職大學生成為了裝置的生產骨干和技能操作能手,為運行部裝置的安全生產增添了技術保障,打下了良好基礎。
“每個人都有自己追求的目標,只要方向對了就不怕路遠!”
在裝置生產第一線,李招目標堅定,執著前行。
(九江石化 譚飛飛 王群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