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眼的輸油管道依山勢蜿蜒盤旋,大小不一的“蒙古包”錯落有致。向山邊望去,白色的儲罐與青山、碧海、藍天相映成趣。
“大連港油品碼頭罐群存儲能力近2000萬立方米,年通過能力8000萬噸,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原油、成品油和液體化工品罐群。”大連港集團油品碼頭公司總經理孫德泉邊走邊向“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海港口行采訪團記者們介紹。
來到油品碼頭作業區,豁然開朗的碼頭岸線不斷向渤海海域延伸,良好的深水碼頭和泊位與大規模的儲罐遙相呼應。大連港原油碼頭功能齊全,目前建有油品泊位25個,包括1個可滿載靠泊全球最大油輪的45萬噸級泊位和兩個30萬噸級泊位。從1000噸級到全球最大的45萬噸級油輪,都能在大連港靠泊。該港還能保證7艘油船同時作業,基本實現船到即靠、即靠即卸、即靠即裝。
不僅裝卸效率高,其原油中轉損耗率之低也屬業內領先。“平均每轉運100萬噸原油,就能為客戶減少2500噸原油損失,節省250萬元。”孫德泉自豪地告訴記者,通過對掃線、洗罐等各個環節的精細管控,該碼頭原油中轉損耗率遠低于國內3‰的行業標準,實現了原油的原樣轉進和原樣轉出。
“有了足夠的泊位支持、良好的工藝、適應不同船型的泊位,原油可以不經過儲罐,直接從船到船。”孫德泉介紹,船與船通過工藝管線連接,實現原油直接轉載。對客戶而言,節省成本、降低損耗、提高效率。對港口而言,緩解了緊張的儲罐資源壓力、提升了中轉能力,原油“從船到船”成為港口與客戶實現雙贏的“利器”。
依托儲罐的集群優勢、良好的裝卸工藝和深水碼頭岸線,大連港通過構建起盤錦北燃、中聯油全程物流體系,積極服務山東、河北等地區石化企業外貿進口原油接卸需求,為國家原油儲備和商業儲備提供運輸保障,已成為我國重要的能源中轉港。
目前,大連港已具備世界級能源大港的基礎條件。依托“一帶一路”建設,大連港將積極推進原油的全程供應鏈發展,參與世界原油儲備建設,將原油的貿易、儲備和物流打造成港口的核心競爭力。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