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加拿大美洲鋰業和加拿大千禧鋰業發布公告,雙方已簽訂最終安排協議,收購價為4億美元左右,在11月2日美洲鋰業提價后的10個工作日內,寧德時代沒有選擇繼續提價收購,使得這場一波三折的收購事件終于落下帷幕。
而相比起已經擁有不少鋰礦資源的贛鋒鋰業在寧德時代提價后選擇放棄,作為中下游的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顯然更需要這個背后有兩大鹽湖項目的公司。當然,其實不管寧德時代最后的決定是重新提出高價進行收購還是放棄報價,加拿大美洲鋰業本身的“截胡”行為就已經能夠說明上游原材料尤其是鋰資源的資源性競爭已經到了白熱化階段,原材料的持續漲價也毫無疑問超出了中下游產業的獨自承受能力。
那么Millennial Lithium公司為何如此重要?鋰資源在未來的國際化競爭中又有何等地位?華爾街見聞·見智研究在這里就這場針對Millennial Lithium公司一波三折的收購進行了詳細的復盤,并解析各方頻繁提價搶購的背后邏輯。
千禧鋰業值得這一波三折收購
Millennial Lithium公司的這波所有權歸屬宛如過山車般的一波三折,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Millennial Lithium公司本身的確擁有不錯的鋰資源,這在鋰價頻漲的今天是十分重要的。據SMM現貨均價顯示,截至10月底,國產電池級碳酸鋰和氫氧化鋰報價已經上升至19萬元/噸,與去年底相比,電池級碳酸鋰和氫氧化鋰價格累計漲幅達到260%-310%。
目前來看,Millennial Lithium公司旗下在阿根廷擁有兩個有待開發或勘探的鹽湖項目,分別為Pastos Grandes鋰鹽湖項目和Cauchari East鋰鹽湖項目。其中Pastos Grandes鹽湖資源量為412萬噸LCE(我國扎布耶鹽湖183LCE,而今年全球產量才55萬噸),鋰離子濃度為427mg/L,項目設計產能為2.4萬噸碳酸鋰/年,項目壽命超過40年,碳酸鋰生產成本為3388美元/噸;而Cauchari East鹽湖項目目前還處于勘探初期。
而這波針對Millennial Lithium公司的收購首先要追溯到今年7月,我國鋰鹽企業贛鋒鋰業提出以每股3.60加元,交易金額不超過3.53億加元的對價向千禧發出收購要約。
而僅僅過去2個月,贛鋒鋰業針對Millennial Lithium公司的收購就出現了變化,9月28日該公司發表公告表示此前與贛鋒鋰業的協議已經終止,決定接受寧德時代更好的收購方案,收購金額也從3.53億加元增加到3.77億加元,但是由于7月贛鋒鋰業與Millennial Lithium公司有過每股3.6加元的報價協議,所以寧德時代需要補償Millennial Lithium公司向贛鋒鋰業支付的1000萬美元違約金,在匹配期過后贛鋒鋰業已明確表示放棄。
而隨著寧德時代的提價入局,市場皆以為這場收購已經結束。結果卻在11月月初,再次出現新的競爭對手,那就是美洲鋰業(Lithium Americas Corp)。美洲鋰業將報價從2.97億美元提升到了4億美元,比寧德時代的報價整整增加了一個億,同樣因為寧德時代此前給過報價,所以美洲鋰業需要向寧德時代支付2000萬美元的協議終止費。
終于來到11月15日,在美洲鋰業提價收購后10個工作日以后,寧德時代在匹配期的最后一天給出相應的回復決定放棄提價,這場針對Millennial Lithium公司的一波三折的收購或將真正迎來結束。
各方拼搶的背后邏輯是什么?
除了Millennial Lithium公司本身的價值以外,今年以來鋰價頻漲也是各方拼搶的原因之一。今年7月以來,澳洲鋰礦公司Pilbara進行了三次鋰輝石精礦拍賣,最后的拍賣價格屢次創新高,從第一次的1250美元/干噸到第三次的2350美元/干噸,都遠超當時同期鋰精礦的主流價格。而且在三場拍賣會每次出現高拍賣價后的一段時間里,市場主流價格也明顯出現跟漲的趨勢,顯然高拍賣價會引導鋰精礦和鋰鹽價格繼續上漲。
而上游資源端處于如此的高景氣度,下游終端也同樣處于火熱行情中,不僅國內今年1-10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256.6萬輛和254.2萬輛,同比增長均為1.8倍,全年滲透率有望達到15%,距離去年的5.8%的滲透率增長近10%。
國外尤其是全球另外兩大新能源汽車市場,歐美方面在新能源汽車方面,不管是銷量還是滲透率都有著巨大的突破,同時也積極給出重大新能源汽車補貼,如汽車制造大國德國,不僅給出3000歐元的新能源汽車補貼,而且豁免BEV和燃料電池汽車的年度流通稅以及對使用電動車的提供稅收優惠,并且此前由于新冠疫情的影響,政府更是將獎金延長到2025年;同時歐洲中的佼佼者挪威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經一度突破90%,距離完全轉型新能源只有一步之遙。
如此以來,上游鋰資源持續高漲,供不應求,下游終端同樣需求旺盛,景氣度不減,無可替代的鋰資源在未來的新能源時代市場競爭中的戰略意義顯然不言而喻。而動力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用鋰量最高的部件,顯然其廠商更需要重視鋰資源,尤其是在目前原材料成本大增以后對電池端的利潤已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三季報來看,全球動力電池的一二線廠商,由于中上游原材料的持續漲價帶來的壓力,除了動力電池絕對龍頭寧德時代實現了營收和凈利的同環比雙增加,以及毛利率的微增,其他所有動力電池廠商如老牌廠商LG新能源、松下或者此前裝機量增長較快的億緯鋰能、國軒高科等,其營收和利潤的同比或環比以及毛利率都出現了不同幅度的下降。
寧德收拳或是為更好出擊
在如今鋰資源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寧德時代手上擁有礦山也是為了保障未來長期穩定的鋰原材料供應。而寧德時代這次選擇不打收購價格戰,而是選擇放棄,一方面原因,寧德時代此前已經布局了位于剛果(金)的鋰項目Manono,也是世界級的重大礦山。Manono是目前已發現的儲量最大、品位最高的硬巖鋰礦床之一,已探明資源量高達2.69億噸,推測鋰資源儲量達4億噸,氧化鋰品位1.65%,處于較高水平。
另一方面原因,寧德時代資產負債率已從2018年末的52.36%提高至2021年三季度的67.81%,也需要引起重視,這點在寧德時代在11月15日發布公告降低定增規模上也有所體現。當然,這也并不意味著寧德時代就此降低步伐了,根據公告,寧德時代僅在流動資金和部分鋰電的產能擴張的速度可以稍許減緩,但在儲能鋰離子電池研發和新能源先進技術研發與應用項目完全沒有受到任何影響,顯然持續的產品研發和技術升級依舊是寧德時代毫不動搖的目標和準則。
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油化工精神,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傳國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廣石油化工企業品牌和產品,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