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總工程師朱宏任8月25日上午在中國國際煤化工論壇上表示,“十二五”期間,我國煤化工產業應向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方向發展。現代煤化工以示范為主,嚴格限制煤炭調入地區發展煤化工。
朱宏任表示,近年來我國煤化工產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一些令人擔憂的問題。有的地區和企業不顧資源、生態、環境等方面的承載能力,出現了盲目規劃、競相建設煤化工項目的苗頭,煤制甲醇、二甲醚等石油替代產品盲目發展的勢頭也逐漸顯現,電石、焦炭等傳統煤化工產品產能出現過剩,個別企業以建設煤化工項目之名,圈占和攫取煤炭資源。這些傾向對煤化工產業的發展都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據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勇武在論壇上透露,目前我國甲醇的生產能力已突破3000萬噸,但甲醇制烯烴項目還在示范中,低比例甲醇汽油國家標準(M15)還在制定中,加之國外低價甲醇的傾銷,目前我國醇醚行業開工率很低,甲醇行業整體開工率不到50%,全國二甲醚裝置的平均開工率已降至20%左右,企業生產運行困難。
他指出,目前我國煤化工示范工程取得了重大進展,但為大型煤化工項目配套的核心反應器、壓縮機、關鍵泵閥等主要裝備還不能滿足需求。加快煤化工關鍵設備和成套技術裝備的開發,不僅可以降低項目的投資,還可以提升我國裝備制造業技術水平,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朱宏任認為,“十二五”期間我國傳統煤化工產業應重點突出結構調整、嚴格行業準入、加強技術進步與淘汰落后產能,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現代煤化工產業應以示范為主,加強自主創新,健全現代煤化工技術裝備開發體系,協調區域發展,綜合考慮水資源、環境、市場、運輸等多方面的約束條件,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嚴格限制煤炭調入地區發展煤化工,在煤炭資源豐富的西部地區適度發展煤化工。